电解电容的残余电压
Browse:615 Times Date:2016-07-05
电解电容的残余电压
电介质吸收一般认为是电容器两端被短路一段时间,然后将短路移去后,电容器的端电压逐渐上升并且最终稳定在某一数值的钽电容现象。通常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残余电压。
这个特性在使用中的有害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对RC定时电路,触发系统和相位移动网络是重要的。对铝电解电容器电介质吸收产生的残余电压,在25℃的温度环境下可能在100s-1000s达到放电前电压值的10%,在更高温度下,残余电压将更高。对于高压铝电解电容残余电压可能达到40-50V甚至更高。这会造成意外放电,特别是可能出现对人的电击而导致意外。
铝电解电容的放电应通过电阻而不宜采用直接短路的方式,对于高压大容量铝电解电容器应并联泄放电阻,以避免残余电压的产生。
铝电解电容器残余电压的另个一个解释是:由于铝电解电容为增大电极表面而将阳极/阴极铝箔腐蚀得非常粗糙,这样,与粗糙的阳极电极深处对应的是电解液的阴极,由于电解液具有较高的电阻率而使得粗糙的阳极电极深处的电容到引出端实际上已成为RC电路,短时的短路不可能将粗糙的阳极电极深处电荷经过其寄生电阻完全泄放而剩余相当一部分电荷,当短路移去后铝电解电容器内部的电荷将重新平衡,最终的平衡结果就是残余电压值。介质吸收和寄生电阻那个在产生残余电压的过程中作用更大。